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业界 > > 正文

书法的拙/文.张中平

2023-08-10 14:10:59 来源:个人图书馆-张中平说茶 分享到:

书法中的"拙",并不是贬意,而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,与"巧"是相对立的。巧的极限往往是用拙来表现的,大巧若拙,或是大拙若巧。拙很难用语言说得清,在视觉感受上,有"生涩""稚嫩"的效果,好像小孩写的字,不加修饰。

在经典书法中,金文中的《散氏盘》,隶书中的《大开通》《杨淮表纪》《张迁碑》,楷书中的《张猛龙碑》《石门铭》等都是以"拙"表现出来的,这些书法的"拙"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,直指人心,产生共鸣。


(资料图)

从变化上讲,"拙"是"巧"的升华,摒弃了一切巧的运用,是一种质变到量变的过程,犹如水加热变成汽的过程。

艺术家具有极其敏锐的思维,在所认知的的"巧"中,毕竟有一种创作瓶颈,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缺陷,那就是不自然。这个瓶颈的产生,是极其痛苦的。任何人为作品都会有这种美学上的遗憾,如何获得一种人为而又自然的艺术作品,这需要变化,需要一种全新的审美情趣,如同禅学中所示,摧毁旧有的认知,建立全新的认识。这时候,"拙"的审美产生了。在"拙"的审美里,呈现出了洗尽铅华、天真烂漫,返璞归真的情怀。

正如武术,学习套路是一种"巧",学习站桩功,就是一种"拙",套路适合表演,美观好看,而站桩则是训练精神和本能,开启认知的变化。

又说到书法,选择适当的碑帖就至关重要了。我们为什么不师古呢?拙"很难学,很难掌控,不是以夸张变形的形式表现的。多临写经典名碑,有助于基本的认识。

欧广勇老师常对我说,要师法乎上,越高古越好,不要学今学。古不是陈旧,不全是时间概念,古是一种审美风格,与拙近同,古拙与平庸是相对立的,所以说,我们学习书法最好是从高古开始,从源到流,从金文、汉隶、魏碑入手,也是根治书法庸俗的一剂良药。现在所见,皆从楷书入手,皆从"永"字八法,美名其曰打好基础,最终大部分人耗其一生,写成了千篇一律的"馆阁体",其作品便狭窄了,少了许多生命力,也没有太多的美学价值了。更可悲的是不自知,一直在门外边,以为自己进了门,又何谈论深层次的古拙的艺术意境。

很多书家都在追求"拙",然而,穷一生之力,也未能取得很大的效果,究其原因,前期所学的书法技巧就是一个最大的羁绊。改变一种长年累积的习惯,是很难的事。先认知,而后破坏,再重建,这是一种新生。

也许"拙"并不是"巧"的变化,而是两条平行线,从小孩子写字绘画中可以看出拙和巧是完全分割开来的。看小孩子写字画画,无不体现了一种率真,质朴,这是拙的一种直接表现,不需要任何的技巧。多少中外名家穷其一生,追求小孩子体(书、画),就是为了体现一种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力--拙。

​(这个是我的小孩张泽宇9岁时写的)

2018年6月,张中平写于广州

关键词: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西洋超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